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空氣品質指標( AQI )

河川污染防治

淡水河的治理故事

時間 重點 說明
60年代 家庭即工廠、污水直接排入河川、垃圾丟棄河邊 生活污水及事業廢水直接排入河川,且垃圾場幾乎集中在大漢溪、新店溪兩岸,垃圾的悶燒及臭氣讓淡水河成了一條垃圾之河
70年代 環保單位成立 本局成立於民國77年9月1日,為了改善垃圾分類問題,推動資源回收,自荷蘭進口「外星寶寶」資源回收桶,從源管制垃圾進入河川,另亦建立事業廢水相關管制機制。
80年代 移除河岸垃圾場、垃圾焚化處理、污水下水道興建 執行大漢溪沿岸垃圾移除作業,並啟用新店垃圾焚化廠、樹林垃圾焚化廠及八里垃圾掩埋場。 自86年起接續推動污水下水道興建,提升轄內接管率。
90年代 截流站及人工溼地興建、砂石場拆除、30年水質最好 96年本市為全戰第1個與地檢署合作全面取締違規砂石場,淡水河水質大幅改善,其中,大漢溪浮洲橋的懸浮固體濃度,由24,600mg/L降至22mg/L。 興建河岸高灘地,建置人工溼地,把家庭污水在流入大漢溪之前,先導入溼地,利用自然植物、微生物分解、吸收,淨化的乾淨水再放回河川。 後續陸續建置人工溼地、礫間處理設施及污水截流站,將家庭污水截流至八里污水廠處理,減少生活污水對淡水河之影響,淡水河30年來水質最好。
100年代 北北基桃跨縣市合作、跨局處分工(河川流域治理平台)、和尚魚再現 以土地管理及教育宣導為基礎,同時結合「水安全、水清淨、水育樂、水滲透、水生態、水文化」的六水治理策略,促成「安全、永續、幸福的大河城市」。 串聯流域所轄新北市、臺北市、桃園市、基隆市4縣市協調整治事宜,共同進行污染源管控與水質保護措施之執行。 新店溪消失了28年的和尚魚再度現蹤。 自103年起每月定期召開跨局處新北市流域治理平台會議,由副市長主持,整合府內權責單位共商研議污染源處置方式,積極改善流域水質狀況。
 

淡水河的整治方式及成果

淡水河系污染源早年以事業廢水為主,但在環保局執行污水排放許可及管制稽查後,事業廢水多已妥善處理,而近年來因經濟成長,人口湧向台北都會區,這些未經處理即排入淡水河的家庭生活污水,已成為淡水河污染的最大宗,據統計資料,生活污水與事業廢水污染比例約為9:1。

 生活污水與事業廢水污染河川圖示

本府針對事業廢水及生活污水處理之管制,分別擬定相關策略:
事業廢水處理管制策略
生活污水處理管制策略

截至111年為止,淡水河未(稍)受及輕度污染長度比例約佔85%,嚴重污染約佔1.7%,其中嚴重污染河段主要集中在人口及工商業密集區,即為大漢溪新海橋以下至淡水河本流之忠孝橋,但嚴重污染河川長度已由90年的21.4%逐步降到111年約1.7%。整體而言,本市境內之河川水質狀況大致呈現輕度以下污染,為近30年來水質最佳狀態(104年、110年遭逢大旱,間接造成河川嚴重污染長度比例增加)。

99年至111年嚴重污染長度比例
水污染防治宣導影片

社區 印刷業 電鍍業及金屬表面處理業




 

筆 數 標 題 Office格式 PDF 格式 ODF 格式
收合選單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