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氣品質指標( AQI )
活動目的:
第三屆環境教育國中體驗營規劃以「生活不廢」為主題,結合「實踐綠生活行動」內涵,安排樹林、三峽、鶯歌地區等一系列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,帶學員了解環境保護的理念及親身實踐環保旅遊,培養學員覺察自身與環境倫理間的關係,對環境擁有正面態度、增加管理環境的技能。
活動日期:113年7月2日(星期二)至7月3日(星期三),2天1夜 營隊活動
活動地點:環境教育設施場所-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樹林垃圾焚化廠、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、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;新北市三峽甘樂文創
住宿地點: 中華電信學院板橋會館 (新北市板橋區民族路168號)
參加資格:凡設籍或就學於新北市之國民中等學校之在學學生(含113學年度七年級新生;其中保障優先錄取原住民族或偏鄉地區學校學生最多3人)。
活動名額:共30名,採徵選方式錄取。
活動費用:完全免費
報名資訊:本活動一律採線上報名。
(一)報名日期:113年4月30日(星期二)起至5月24日(星期五)23:59止
(二)報名網址:https://www.epd.ntpc.gov.tw/EpdFrontDesk/Page_List?activityId=145
(三)報名方式及需檢附資料:
(四)本活動採徵選方式錄取:
活動保證金:
(一)為使學員珍惜學習資源,本活動將收取新台幣500元保證金,保證金將於活動第2日結訓後統一以現金退還學員。若活動前三天取消參與者、或當日無故未報到者保證金,將統一捐贈予「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」(捐贈收據將郵寄至學員之通訊地址),並取消該學員爾後相關活動參加資格。 (二)保證金請於收到錄取通知後3日內完成轉帳(轉帳資訊將與錄取通知一併發送),若經活動團隊通知後仍未能如期完成轉帳者,將取消其錄取名額,由備取者遞補,該正取者不得異議。
活動獎勵:
(一)凡完成培訓課程之學員,本局將頒發結業證書1份。 (二)本活動總獎勵為50萬點環保綠點。
講師陣容:
★ 海湧工作室 專案經理 顏子晏
★創客教師 曾詠翔
導覽及體驗行程:
一、減廢煉金「樹」 - 新北市樹林垃圾焚化廠-參訪 位於樹林、鶯歌交界的山佳地區,紅白棋盤相間的煙囪是當地的地標。服務區域包括新北市板橋、新莊、土城、樹林、三峽、鶯歌等人口稠密區,每年處理約30萬噸的廢棄物,更將焚燒所產生的熱能轉換成電能,日發電量約42萬度。 於2016年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,是新北市第一座通過認證的焚化廠,結合周邊社區里民、地方團體、學校師生的參與,辦理各項參觀、觀摩、研習、學童體驗日、學童寒暑期體驗營及教師環境教育專業成長等活動,樹林廠具有環境教育與環保宣導功能,是優質的環境教育場域,也是地方居民學習、互動、聯誼的好厝邊。
二、清淨植染「客」 –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-參訪 位在三峽的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是新北市客家文化傳承的見證,常設展室規劃成八個主題展示區,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建築外觀也是不容錯過的重要景觀,充分展現客家文化的面貌,一到園區,映入眼簾的是土樓式圓形建築的大門,厚重的拱型大門象徵著客家硬頸精神,土樓外牆設有槍眼及長條型開窗,過去的主要功能是用來防禦外侮;園區角落的耳樓建築,又稱兔子耳,望樓則位於制高點,即瞭望臺,處處呈現客家建築景觀特色,值得漫步踏尋客家文化地景之美。同時不定期有客籍藝術家特展,展現客家人的多元藝術風貌;園區內也設有道地客家餐廳,是品嚐客家美食的好去處,想要體驗客家文化洗禮,這裡絕對是首選遊覽景點。
三、「陶」離廢生活 – 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-參訪 鶯歌以陶瓷產業聞名全臺,基於永續保存此一優良傳統工藝文化,1980年代在專家學者、文史工作者以及鶯歌在地居民與業者的倡議爭取下,陶博館於77年開始興建,歷時12年於89年11月正式啟用,是臺灣首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。多年來積極參與臺灣陶瓷文化之調查、收藏、保存與維護工作,提供研究、典藏、展示及教育推廣、休閒娛樂等功能。 文化保存是環境教育的重要推動領域。本館歷年來致力於鶯歌在地陶瓷產業及社團的合作,進行陶藝文物史料的調查與保存,增進社會大眾對於陶瓷技藝的瞭解,透過生活實用的共同記憶引發美學鑑賞的互動共鳴,歸類於環境教育八大專業領域分類中的「文化保存」領域,據此設計開發環境教育課程方案。 四、 淨溪趣 – 三峽溪 三峽的歷史與文化都離不開這條溪流三峽溪,它不僅是文化的發源更是三峽的命脈,三峽溪與大漢溪匯流,為土城、樹林、三峽、柑園四個地區的主要流域。 2010年開始,在地居民開始在三峽發起淨溪行動,起初的目的只是想試圖找回三峽的年輕人,找回青年對土地的認同與關懷,希望喚起在地青年關心自己的土地,帶學員以實際行動為環境除去負擔並找回對土地的認同與關懷,在生活中減少垃圾、污染及碳排放。
活動須知: (一) 需自行攜帶物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