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里垃圾掩埋場
八里掩埋場位於八里及林口交界山谷地帶,主要解決新北市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,及配合都市垃圾處理計畫,於81年由工程公司規劃建造,其場界範圍:八里區:約48公頃,林口區:約33公頃,合計81公頃。
為了達到實際使用需求,現在約分成4個階段:
目前掩埋之廢棄物以飛灰固化物為主,其次包括其他緊急災害產生之廢棄物(颱風後產生之樹枝殘幹),公路局清掃道路之廢棄物,及路邊溝泥等。生垃圾於96年後不再直接進行掩埋,是為增加掩埋場壽命,並因政策提倡廢棄資源物再利用,及垃圾減量等,把不可再利用之物品焚化後再進行掩埋。未停止掩埋生垃圾時期每天掩埋約2300公噸,目前掩埋量已達相當程度的減量效果。
場內防治設備4項:
本場秉持對環境保護、減少垃圾處理對環境衝擊,在全場同仁共同努力下營運績效卓著,於民國88、89年度榮獲台灣省垃圾場評鑑為全省第一名,不論操作技術、人員編制、素質均十分完整, 並於民國90年通過取得「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」驗證,民國93年通過「ISO 14001:1996環境管理系統」三年複核、民國95年3月通過「ISO 14001:1996升級ISO 14001:2004」考核換證及107年通過「ISO 14001:2015」考核換證,全場同仁一致努力,妥善掩埋處理廢棄物。
為了達到實際使用需求,現在約分成4個階段:
- 第一階段:應急掩埋場工程,於83年開始使用,掩埋面積3公頃,掩埋量17萬公噸,現已封閉。
- 第二階段:掩埋場二期工程,於86年開始使用,掩埋面積4公頃,掩埋量12萬公噸,現已封閉。
- 第三階段:掩埋場三期工程,於89年開始使用,掩埋面積20公頃,掩埋量280萬公噸,目前仍在使用。
- 第四階段:掩埋場三期後續工程,於95年開始使用,掩埋面積6公頃,掩埋量28萬公噸,目前仍在使用。
項目 | 八里區 | 林口區 | 總計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場界範圍 (平方公尺) |
476,216.1 (佔58.7%) |
335,373.6 (佔41.3%) |
811,589.7 | |||
二期開發範圍 (平方公尺) |
147,702.0 (佔71.3%) |
59,565.5 (佔28.7%) |
207,267.5 | |||
三期開發範圍 (平方公尺) |
189,384.9 (佔69.2%) |
84,100.7 (佔30.8%) |
273,485.6 | |||
三期後續開發範圍 (平方公尺) |
21,473 (佔27.2%) |
57,362 ( 佔72.3%) |
78,835 |
目前掩埋之廢棄物以飛灰固化物為主,其次包括其他緊急災害產生之廢棄物(颱風後產生之樹枝殘幹),公路局清掃道路之廢棄物,及路邊溝泥等。生垃圾於96年後不再直接進行掩埋,是為增加掩埋場壽命,並因政策提倡廢棄資源物再利用,及垃圾減量等,把不可再利用之物品焚化後再進行掩埋。未停止掩埋生垃圾時期每天掩埋約2300公噸,目前掩埋量已達相當程度的減量效果。
場內防治設備4項:
- 鋪設不透水布:不透水布以HDPE(高密度聚乙烯)材質製作,厚度2mm,主要防止垃圾滲出水流至地下水層造成汙染(垃圾本身水分,生化分解產生水分,雨水逕流)。
- 設置滲出水收集處理系統:以樹枝狀分布在不透水布上藉重力方式向低處流動,收集至汙水儲水槽,最後在打入滲出水處理廠。本場以南北方向於谷底設2條主要收集幹管,管徑40cm之多孔管,兩側橫向設置樹枝狀幹管,管徑20cm之多孔管,並在管周圍放置蛇籠及不織布防止垃圾阻塞。
- 滲出水處理廠:主要處理垃圾滲出水,入滲雨水,生活汙水。分別為前處理,化學處理,生物處理,物理過濾處理,活性碳吸附。本場於94年,滲出水經處理後納入下水道,流至八里汙水處理場。
- 沼氣收集系統:沼氣集排系統、垂直排氣系統,以HDPE多孔管收集,周圍填10~20cm之鵝卵石,以鋼筋支撐HDPE管,且以蛇籠包覆。
本場秉持對環境保護、減少垃圾處理對環境衝擊,在全場同仁共同努力下營運績效卓著,於民國88、89年度榮獲台灣省垃圾場評鑑為全省第一名,不論操作技術、人員編制、素質均十分完整, 並於民國90年通過取得「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」驗證,民國93年通過「ISO 14001:1996環境管理系統」三年複核、民國95年3月通過「ISO 14001:1996升級ISO 14001:2004」考核換證及107年通過「ISO 14001:2015」考核換證,全場同仁一致努力,妥善掩埋處理廢棄物。
訊息清單
標 題 | 更新日期 |
---|---|
八里垃圾掩埋場上下游地下水監測井水質數據 | 2022-07-29 |
新北市政府所轄公有一般廢棄物掩埋場營運管理計畫 | 2020-02-15 |
掩埋場參訪資訊及申請 | 2020-06-1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