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空氣品質指標( AQI )

2004年構築於大漢溪新海橋下游右岸河灘地,以削減污染為主要訴求的新海人工濕地誕生,從此讓大漢溪河岸景緻悄悄地發生變化,禾草叢生的河灘地逐漸被星羅棋佈的濕地點綴著。

自2004-2010年之間發展至今計有鹿角溪、城林、打鳥埤、浮洲、新海(一至三期) 、以及華江等8處人工濕地,及另亦建構了鶯歌、三峽、浮洲等3處礫間水質淨化系統,儼然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河廊清水工程,除對改善大漢溪水質具有相當效益外,更是孕育濕地文化的重要生態場域。

2010年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於435藝文特區內「思源圖書館」進行「濕地故事館」之規劃,將大漢溪流域人工濕地之人文、自然及生態資源進行完整的介紹,並以濕地生態廊道作為主軸,將濕地多樣性的生態予以濃縮呈現,搭配互動式多媒體設備與導覽解說設施,塑造一個多元架構與深度體驗的環境教育場域。

而在舊建築再生的過程中,同步導入太陽能清淨能源供應館內部分用電,再加上綠屋頂及中水回收的水資源再利用,以具體行動彰顯節能減碳的決心。

期待藉由「濕地故事館」的營造,可以提供一個民眾參與和學習的平台,讓人們可以在435藝文特區的文藝氛圍中,譜出水綠交織的新樂曲。

濕地故事館
收合選單
回到頂端